遍地开花的惠民保靠谱吗?带病可投的沪惠保或将挤压商业险空间……
惠民保再掀惠民新高潮。
近日,上海版惠民保——沪惠保一经上线就引发刷屏效应。不限年龄、户籍、职业和健康状况,但凡在上海缴纳医保的居民均可投保,惠民、投保便利的特质将沪惠保送上热搜榜。
惠民保是否真的值得全民购买?投保门槛如此之低的沪惠保究竟打着什么样的算盘?
惠民保因何受热捧
顾名思义,惠民保全称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集普惠属性与商业属性于一体,是介于医保和商业保险之间的新型补充医疗保险,由地方政府指导和推动,商业保险公司承保,以低保费、高保额为卖点,利用互联网化的运营方式推出的面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城乡居民和城镇职工销售的医疗保险。
与动辄就上百万元的网红医疗险相比,惠民保的承保门槛更低、保费低廉,尤其在高年龄投保人的健康门槛和保费上差异显著,但保障责任和保额通常没有百万医疗险高,部分产品免赔额高于百万医疗险。
因此,对于商业健康险业务而言,惠民保产品必然带来不小的影响。
据了解,2015年,惠民保在深圳首发,当时的全称是“深圳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由平安养老保险公司承保。到2019年时,深圳市共有752万人购买了这款普惠医保,参保率达到整个城市所有基本医保参保人数的50%。
为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30年,全面建成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捐赠、医疗互助共同发展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
在这项政策的大力推动下,惠民保险在多个城市加速落地。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超过98个惠民保产品(不含全国版惠民保),覆盖24个省、直辖市以及自治州,涵盖240个地市(县),这意味着平均每个城市拥有超过2个以上的惠民保项目。
并非适用所有人
2019年,惠民保以“低保费,低门槛,高安全性”的态势,受到普遍热捧,并在2020年达到顶峰。
惠民保为何会如此得民心?究竟什么样的人更适合购买惠民保?
“惠民保最大的优点在于价格便宜,不到100块就能享受一年的保障,当然也有部分城市的价格会贵一点,但与纯商业险相比价格也足够低廉,而且惠民保的价格不像其它健康类保险产品一样随着投保人年龄的递增而涨价。另外,在投保门槛上,惠民保相对宽松,能为部分非标体、高龄人群、带病体等群体提供拥有相对较高保障的商业保险的机会。”资深保险从业者小佳告诉记者,这类产品的报销比例一般在80%左右,因此,十分受大众欢迎。
正如硬币的两面,惠民保也并非全然都是优点。小佳指出,惠民保也存在缺点,比如免赔额过高,一般要达到2万元,而百万医疗险往往只达到1万元左右即可。同时,这类产品的续保也是一个问题,“很多百万医疗险都是一年一续保,惠民保也一样,但目前很多城市的惠民保对续保没有明确体现,后期仍需政府牵头,出台相关政策以此来规范行业发展。”小佳道出了她对惠民保的担忧。
此外,惠民保性价比固然高,但也并不是适合所有人群购买。“这类产品主要适合一些年纪较大、高危职业以及身体不好无法购买商业医疗险的消费者购买,对于这类消费者而言,购买商业医疗险并不划算且也很难符合购买条件,但惠民保产品则不同,对上述消费者还是相对友好的。”保险代理人徐明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尽管惠民保的保障没有百万医疗险高,但有保障总比没保障强。因此,对于老人等特殊群体而言,惠民保产品的性价比更高,也更值得购买。
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许闲看来,惠民保的发展模式是普惠保险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对于普惠保险发展探索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值得关注的是,在保费比较低的情况下,惠民保的保险金额往往在100万元-300万元之间,一定程度上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情况的发生。
沪惠宝:带病也能投
近年来,深圳、广州、北京等一线城市相继推出自己的惠民保产品后,上海版惠民保——沪惠保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
据介绍,沪惠保由上海医保局指导,上海银保监局监督,太平洋人寿为首席承保公司,中国人寿、平安养老、泰康养老、太平养老、新华人寿、人保健康、平安健康、建信人寿联合承保。
数据显示:沪惠宝上线31小时,有200万人参保,上线56小时,已有300万人投保,医保支付比例超八成。
沪惠宝的火爆并非无的放矢。据徐明卫介绍,与其他城市陆续上线的惠民保相比,允许带病参保并理赔是沪惠保的一大特点,这也就意味着,已确诊的患者也可以参加沪惠保,且没有年龄限制。在特定高额药品费用保障的保险金赔付上,健康人群,即非既往症人群的赔付比例为70%,而带病投保者,也就是既往症人群的赔付比例为30%。
“沪惠宝解决了我的一块心病。”上海白领高婷告诉记者,当她有了投保意识,想为妈妈购买商业险时,才发现由于其母患有糖尿病,早已无法购买重疾险等相关产品,而沪惠宝的投保条件相对宽松且价格便宜,因此,沪惠宝一经上线,她就为妈妈投了保。
此外,惠民保产品往往附加了特定高额药品保障,如在沪惠保产品中,投保人除了可报销最高100万元的特定住院自费医疗费用,还可报销包括最高100万元的特定高额药品费用保险金以及最高30万元的质子、重离子医疗保险金,总计最高保额230万元,赔付比例按非既往症和既往症人群有所不同,其中特定住院自费医疗费用保险金有2万元免赔额。以特定高额药品目录中的第一项PD-1抗癌药欧狄沃为例,该药品对于在肺癌、胃癌、头颈鳞癌适应症内的参保患者均适用。若患者为60公斤体重,在符合患者援助项目申请标准的情况下,健康参保的新发病患者预计年自付费用有望从47.9万元降低到3.3万元左右;带病参保的患者(既往症)可理赔30%,在参加患者援助项目的基础上,实际年自付费用从47.9万元降低到7.7万元左右。
惠民保是否具有可持续性
尽管以沪惠宝为代表的惠民保受到大众热捧的同时,也为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惠民保存在的潜在风险仍不可忽视。
业界普遍担忧的是:惠民保业务的可持续问题。“国外健康保险发展出现死亡螺旋的问题,在做惠民保前其实也存在类似的顾虑。”小佳坦言,如果健康群体的参保人越来越少,非健康人群的参保人持续在积累,赔付率持续走高,从长期来看项目是不可持续的。
对此,资深保险业人士李子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为防止死亡螺旋产生,政府的指导作用至关重要,其公信力可以增加消费者对这款产品的信任感,以此确保参保率。
同时,也有业内人士质疑,如今惠民保已经日趋社保化,特别是最近新出的沪惠宝更是进一步降低了投保门槛,未来或将进一步挤占商业健康险的发展空间。事实上,诸如深圳市、金华市等地的政策都明确指出,惠民保要以“保本微利”的方式运营,这与对大病保险的要求相同。在这种模式下,惠民保要想守住盈亏平衡点并不容易。这意味着如何平衡惠民保和商业保险之间的微妙关系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在关于促进惠民保规范发展的提案中就建议,加强顶层设计,给惠民保定性定位;利用医保大数据为惠民保项目提供支撑;建议保险公司克服短期行为,在精细化道路上走深做实;同时,在条件成熟地区,开发试点两种惠民保产品模式,即可持续普惠型社商合作共保模式和普惠型社商合作补充险。
湖南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精算研究所所长张琳则建议,将惠民保提升至补充医疗保险范畴,建立商社兼容的普惠型补充医疗保险,并建议由国家医保局牵头研究发展规划,建立目标鲜明、层次清晰、功能明确的普惠型补充医疗保险机制。
版面欣赏
■出品:中国城市报
■作者:张亚欣
■编辑:杜汶昊